“企樂家”顧名思義就是將音樂才華企業化,然而“把音樂化為事業,邁向國際舞台!”是Serene詹雪琳希望傳達的信息。
為推廣傳承專業、勇敢追夢的宗旨,Serene Music Group音樂總監詹雪琳發起全新概念–《Musicpreneur企“樂”家》,採用全職性方案去栽培樂壇新人,讓學員通過培訓創出屬於自己的音樂事業。
Serene詹雪琳曾是一名發片歌手,多年前淡出樂壇開辦自己的音樂學院。由於親身體會過本地藝人發片的困難,她當年就認為音樂應該要讓自己有成就。 “那個時候,我的學院就有’做自己音樂的代言人’這麼樣的一個口號。她認為,“本地許多樂壇新人像是歌手、創作人、編曲人、錄音師、經紀人甚至音樂老師們,都沒有商業模式的經營理念,很多時候都在等待機會,無法好好地把自己的才華商業化。 ”
她表示,“這項計劃是希望讓大家能夠留意到,當歌手並不單單是一個職業。如果大家覺得歌手是一個職業,那過程不應該是這樣鋪排的,工作和計劃也不應該是這樣子去規劃的。”她希望,通過《Musicpreneur企“樂”家》這項計劃讓這些夢想當歌手的人有一個正確的態度、理念及商業知識,去發展自己的音樂事業。 ”
在《Musicpreneur企“樂”家》計劃裡,會有15個相關活動/任務去進行,包括過去的企“樂”家創業者生活營,都有不錯的迴響,她說:“在生活營裡,參與者親身走入社群,街頭獻唱進行眾籌。”而10月份也開始啟動“一日一唱”的活動,讓學員自己製作翻唱歌曲視頻(Cover),上載到社交網站。 “這項’一日一唱’的任務同時也要啟動學員的YouTube平台,讓他們的作品開始賺錢(Monetize)”
詹雪琳坦言,本地有很多會唱歌的人,但並不是每個都會玩音樂。即使他們製作很多的音樂,但沒有去讓這些作品“Monetize”時,最後都會因為資金和收入問題,離開樂壇。因而,這項培訓計劃除了加強學員的音樂底子,同時也鍛煉他們的表演、肢體語言及說話應對能力。最後就是將音樂商業化,“讓新人知道要如何把一首歌推出市場,賣歌得到收入,了解版權公司及公會等運作。”
她以自身經驗分享道,馬來西亞並沒有所謂“Music Industry”(音樂行業),“大家都是自己在做自己的音樂,完全沒有競爭,所以不可以說是一個行業。”她直言,希望這樣的計劃可以改變本地樂壇的風氣。
至於這次提供5萬令吉的獎學金給報讀的學員,她表示這項計劃將於於明年走近更多的地方,招募有音樂才華及天分的人才,從中挑選兩位符合要求的學員,然後一直進行培訓到明年12月。 ”問會否擔心完成重點培訓的學員出道以後會隨波逐流,她就說:“我向來不會用合約去綁定歌手,也就是說如果他完成了我設下的任務,那我們就繼續合作朝目標前進。如想法不一致,他們就不會留下。 ”
然而,詹雪琳也說:“我不敢說企’樂’家是本地樂壇以後的方向,但會是近幾年的一個趨勢。如果大家能夠手牽手一起做這件事,把音樂夢想當做是一個職業去看待,很紮實的去實現夢想。”她也盼企“樂”家能夠打破“音樂工作是一份沒有前途的事業”的刻板想法。
Serene Music Group目前已培育多位藝人出道包含電視演員、主持人、錄音師、編曲人、創作歌手、專業歌手、唱片製作人等等多元的發展,這些專業訓練與培養藝人的成果與心得,奠定了Serene Music Academy的專業與國際宏觀。
更多有關《Musicpreneur企“樂”家》的詳情,可瀏覽Serene Music官方網站或面子書。
Special Thanks
—